- 大家好!可能大家玩影音時也會開始研究什麼才是一個好的影像效果?要色彩奪目?還是要有強烈的對比感呢?
- 其實一個好的畫面簡單的定義就是要再現影片製作者的意圖,也就是需要還原拍攝者所拍下影像的原味,像是專業用的監視器的畫面就更加好了。但其實這是一個很嚴格的標準,大部份的顯示器或投影機也都達不到這水平。
- 那這時你可能要問,在看影片時我怎麼知道影片裏原本的人、樹、花是長什麼樣?我怎麼知道我看到的跟原來所拍攝的是一樣或不一樣?所以單從這些看的順不順眼來調整機器,基本上是不對的,Video的播放標準非常明確,不像Audio那樣容易受空間的影響而造成播放標較難達到,Video對空間的要求簡單來說就是要暗,投影機則進一步要求要房間無光、布幕周邊還要防反光、以及布幕邊要做遮幅才能得到最佳的效果,剩下的部份才是器材的因素。
- 所以這時我們來談一下何謂好的系統:
- 1. 亮度控制的調整:
- 我特別強調我是用亮度控制而不是用亮度,它就是指機器上那個亮度(Brightness)控制選項。因為事實上它是用來調多少大小的訊號才要在機器上顯示,也就是它是在調整一個訊號過濾器或閥值,超過則顯示,低於的則不顯示,所以理想上要把它設定在0%以上的訊號都看很到,0%以下就不顯示了。亮度控制值太高,也就是閥值會降低而讓訊號都加上一個直流訊號,雖然全部的暗部都看得到,但畫面會整個泛灰而讓顏色的顯示沒有那麼鮮明通透;反之,調太低的話,閥值會變高而讓部份訊號落於閥值以下不顯示,也就是畫面的暗部細節會被吃掉。在可能的範圍下要儘量調低,因為這樣才可以把畫面最深沈的黑調出來又不失細節。黑色為什麼那麼重要呢?因為底色不黑就相當於在有噪音的環境下聽音樂,辨識率會降低,然後同樣的顏色看起來也較不鮮艷,這就是為何一堆機器都在比黑底有多黑的主要原因。
- 2.對比控制的調整:
- 一樣我特別強調是用對比控制而不是用對比,它就是指機器上那個對比(Contrast)控制選項,事實上它是在調整個畫面的峰值亮度而不是對比,它的調整以100%的白訊號不產生任一顏色的色偏為最大值,然後可以根據自已的喜好調低些,當然標準還有有建議值,以液晶電視來說是50-~60 ft-L,電漿電視及CRT電視是30~40 ft-L,投影機來說是12~16 ft-L。
- 3.顏色解碼的調整:
- 這個部份是以Color Bar加上三色的濾色片來檢查,然後調整機器上的Color和Tint的調整選項。因為這個部份跟訊源端也有很大的關係,所以有時也要調整訊源端。以現在的機器來說,除非亂搞的訊源,一般來說不太需要太大的調整。
- 4.銳利度控制的調整:
- 銳利度控制的調整這一項實際上是早期電視訊號傳送時為了補償傳輸時的高頻訊號的損失而在電視端增加的的調整項目,這項調整如果加太多的話會造成影邊緣出現描邊的現像稱為ring effect(環邊效應),太少的話會造成影像模糊不清。
- 5.色溫控制的調整:
- 這個部份不是用機器的色溫控制調整選項調調6500K、9500K、5700K就好了。這個部份需要用色度計來量,色度計從3000元到500000都有,業餘玩家用3000元的色度計就能得到相當好的結果,也不用一定要用非常準確的儀器,因為就算它量得到且很準,也不一定調得到。這個部份需要做的理想值是所有強度的白訊號量出來的值都能維持在D65附近,當然這只有很好的機器才能做得到,如果做不到時要以中段為主,其次是暗部,再來才是高亮度區。 D65是在CIE 1931色域圖上定義的一個點,為什麼不講6500K6504K呢?6500K是外行充內行的講法,因為有很大一個範圍帶的顏色都能組成6500K,舉個例來說日光燈也有6500K的,但跟陽光的6500K的光譜就是不一樣,整個演色性也不一樣。但這些D65以外6500K的點在視訊的播放上都是錯的,必須要達到標準上所定義的D65的顏色組成才能有正確的演譯軟體裏的內容。也就是說D65的色溫量起來是6504K,但不是所有6504K的點都是 D65。D65是定義在CIE 1931上(0.313,0.329)
- 6. 色域的調整:
- 這個部份也是要用儀器才能量。在視訊的標準裏是有明確定義RGB三原色的的色域座標,機器在播放三原色測試訊號時必須位於這三個角點附近才能顯示全部該有的顏色。當然有些機器色域不足,這時就會用一些手法來騙肉眼。色域過大造成三個角點沒有對到規格定義的三個角點也是不正確的,目前所謂廣色域的機器都有這問題。通常這個部份的調整要進機器的工模才能調。通常這個部份的調整要進機器的工模才能調。
- 7. Gamma的調整:
- 這個部份也需要用儀器量。Gamma 簡單來說就是訊號跟輸出亮度的對應曲線,它是一個冪次函數就是像平方函數如1對應到1,2對應到4,3對應到9。Gamma值的調整就是在調整整個影像的對比,值愈高對比愈強,畫面愈有衝擊性。但並不是愈高愈好,太高的話,亮部看起來很亮,而暗部看起來很暗,中間調也會偏暗。NTSC有定義攝影器材端是 0.45而在暗的環境下播放端是2.5,不是2.2。雖然0.45x2.2=1理論上是可以還原當初攝影時所接受的光量的感覺,但因為NTSC建議是在暗的環境下觀看影像,為了補償感官上在暗的環境上感受的對比會降低的效應,所以建議播放端用2.5。如果你的觀賞環較明亮,是可以考慮降低一點Gamma來提高暗部的亮度,例如2.2,但原則上Gamma值大致上要落在2.2~2.5之間才是合理的範圍。
- 至於Gamma為何要定這個怪數字呢?因為整個電視工業的發展是以CRT為主,CRT原生的Gamma就是接近2.5,為了補償這個部份同時考量觀賞環境的因素,所以在攝影機端定下0.45這個值。現在的攝影器材和顯示器材如CCD及LCD,它們的原生Gamma比較接近1但為了相容現行的工業標準,同時能夠正確播放現存的影片,必須加上額外的處理來模擬光電管和CRT的特性,這個動作稱為Gamma Correction。
- 基本上只要你利用訊源端和顯示器綜合調整能夠達到上述的標準,然後播放製作水準不差的影片,你就能看到人像人、樹像樹、花像花、鬼像鬼的表現。看到這裏我不曉得大家有沒注意到一件事,就是我完全沒有提到解析度,肉眼最敏感是亮度,再來是色彩,最後才是解析度。解析度當然有一定的重要性,但每樣因素還是要平衡發展,以前是解析度居於最弱的一環,所以大家努力朝這個方向,但到了一定水準後,就開始追求色彩的正確性了。想想看一個高解析度顏色完全走調的畫面(用 Data機放片)和解析度較低一級但顏色正確的畫面(劇院機放片),你會選那一種呢?解析度可以增加看到的細節、增加顏色演釋的平順的感覺,但並沒有辦法增加顏色的正確性,也就是你看同一部片的BD版和DVD,在校正過的機器上看,除了極亮部和極暗部、以及雜訊有些差別外,中間調的顏色是不應該有明顯的差異。
- 所以當你在選購一台顯示器時,該找的是它經過校正後的報告,看它的能耐到什麼程度,而不是光在現場比各家出廠的預設值以及店家喜好的調整值,或是在網路上聽網兄們討論那台好那台不好,或是那台的調性怎樣。現場比有光線跟佈置還有訊源等的差異而會造成誤判而誤殺忠良。再次強調視訊是有播放標準的,比的應該是能多接近標準,大部份說機器調性不同通常是因為色域不足為了騙肉眼而做一些手段。
轉載自 - http://www.isf.com.t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