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9日 星期四

[轉貼] Hi Fi 聲音的標準






玩HI FI是一種嗜好,當然可以不太認真,但很多朋友花了很多金錢左試右換,好像小狗追自已尾巴,我覺這樣是一種浪費,為了自已的金錢和時間,一定要玩得認真。要玩得認真認識聲音是第一步。


何為靚聲與好聲?
靚聲的Hi Fi聲音有上千上萬種的表現方式,這可以因應不同人不同玩HI FI的方法表現出個人心中的靚聲,是沒有一個什麽的標準,我的靚音色不等於他的靚音色,所以沒有什麽爭論的地方。但很多時Hi Fi友把心中靚聲成為自已的標準,跟着就用自己的這個標準去量度他人的Hi Fi組合,如聽到他人的組合不像自已的標準就話人家的組合不靚聲,這樣是否正確和太主觀呢?其實這樣都無可厚非、人之常情,最怕有些人將自已的標準來教人家玩Hi Fi,但沒有想過這個自已的標準是否真正的標準。


至於好聲的Hi Fi聲音,我曾經聽過一位本人認同Hi Fi高手,這樣陳述何謂好聲,"最接近真聲的Hi Fi,就是最好聲的Hi Fi。"在我個人來說,我完全認同這樣的看法,因為Hi Fi 的意思就是高度傳真,所以最像真,就是最好聲的Hi Fi組合。何為傳真,在Hi Fi方面可以有這樣的理解,把軟件內的內容原本地表現出來,如錄音是採用近咪錄音,一般爵士樂會採用近咪方式錄製,樂器的形態自然比較大。另外,如拾音咪擺放遠一點錄音,出來的效果每件樂器自然細一點遠一點,還有多一點環境空間聲音,即堂音。Hi Fi系統最少要表現出這些分別,才是傳真的一少步。


可能大家還有疑問我們什樣知道錄音的擺咪位置?以我來說,我會採用幾個古典交響曲錄音來作參考,因為交響曲內每個樂器組都有它的位置,如第一小提琴組在我們面向樂團的左手方,定音鼓及銅管樂在樂團的後方。當我們播放這些交響曲錄音時,鼓聲一定是在後方發聲,如播放時鼓聲衝前,就證明你的Hi Fi系統低頻過强,相反,如銅管的聲音衝前及刺耳,這樣 Hi Fi系統的高頻過强。我們要播放出交響曲聲音,高中低頻要平均,不可有任何突出,這才是傳真的第一步,好聲Hi Fi的基礎。再舉多一個例子,小提琴協奏曲,即小提琴是主角,一位樂手手握小提琴站在指揮的左手面演奏,整個樂團成了伴奏的角色,當播放這些樂曲,小提琴的聲音也要和樂團平均,如小提琴聲音掩過了樂團聲音,這樣表示中頻過多。如我們有了好聲的標準,自然就能調出好聲的Hi Fi組合。


還有你會問我什樣調出好聲,老實說我都不識教你,我只能提議多些到音樂廳聽真音樂,來建立穩固的好聲標準,(最好是選擇好的位置),多聽人家的Hi Fi組合,了解人家的長處、短處,學習人家的調教方式。不過如只求靚聲,就不用理會這篇文章。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