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8日 星期六

AV影音系統的二十項要點解說


AV影音系統的二十項要點解說
文:鐵心心anson


    眾所週知影音是指影像與音效的結合,其兩者都是很重要的在一套影音系統上,但可能你會問一套影音系統中有沒有一些公認的標準表現去作評價或參考,因此我想分享一下影音中的一些效果要點的標準解說。


今次小弟先分享下對音效部份的睇法,如下次有機會會再分享對影像方面的見解。

  影音音效中事實可分為「對白真實」、「環繞包圍」、「上方音場」、「移動感」、「定位感」、「速度感」、「衝擊力」、「空間感」、「細節還原」、「低頻控制」等十項。

  「對白真實」大家都知電影裡的對白是經常出現,除了槍彈或爆炸的刺激音效,在電影中你最常聽到的就是對白,而人聲是日常生活中最會接觸的聲音,大家也有一種公認真實的標準。而且另一因素就是在環繞聲道中,中聲道所處理的效果可說是最重的,因此有經驗的朋友會選一個最好的中聲道為首要。而對白是與環境的結合,在什麼的環境中對話,就應該顯現出相符的效果,如在洞穴中的對白就應有回音效果、在房間或大廳中的對白音效也會有不同、不同的距離對白更應該有不同距離感、隨著畫面的移動對白也會有不同的風貌。因此無論如何,對白音效的真實度要與我們日常生活經驗相符才行,這也是很容易就能盼別到的。

  「環繞包圍」一般的環繞系統,其最大的問題大概都會在前聲道到環繞聲道之間的環繞缺口,這缺口使由前方往後的包圍效果產生連續上缺失,意思是說環繞聲音會集中在前端與後端,中間部間就很弱。一個良好的環繞包圍感應由前往後不會有缺口,聲音會緊密把您包圍在其中,假若您覺得包圍感很弱,可能是出現這問題。

  「上方音場」不用多說意思是指頭上的音場,一般來說在影音系統上很難做得到和做得好,好的上方音場表現會令你頭上有飛來飛去的音效,而且上方音場應該表現在你整個空間中的上方佔滿了您的天花板空間,如表現好的聲音是會停在天花板某處,這才是真正的上方音場。
  「移動感」物體在各種方向移動時所產聲的聲音移動效果,真實的移動感會令影片更具真實感。但如果移動感做不到好效果,看電影就會覺得不過癮真實。但要有好的移動感,我覺得喇叭的擺位也很重要。其中前聲道、中央聲道與環繞聲道之間的高低關係都要依空間實際狀況去調整,最後得到好的移動感。

   「定位感」它是一種「不會移動的聲音」,因此給人感覺到位置的明確。它表現出各種不同位置聲音關係。例如槍手將子彈上膛時所發出來的聲音是定點的,那正是定位感。扣下扳機,子彈飛出來後,音效就變成移動感。彈殼掉到地上的聲音則是定位感了,你可以清楚的聽到彈殼掉在某個定點。定位感的清楚與否就像焦距清楚與否,只不過前者是聽覺的感受,而後者則是視覺的感受。

「速度感」是指各種聲音的反應速度,這都可稱為速度感。例如在電影中車輛或飛機在你的面前飛馳掠過的聲音感覺就是速度的表現,子彈發射出去的強勁音效也是速度感的表現,劍在你的前面揮過也是一種速度感。所以由此理解,速度感就是聲音的暫態反應、瞬間爆發力的感覺。
 
  
而速度感快,音效就會顯得真實,反之速度感慢就會顯得不真實。為何呢?其實速度感快的感覺就有如剛拿出來的霜淇淋,雖軟但有清楚的形狀與線條,是具形體的。但速度感慢的話就像霜淇淋在空氣中融化,感覺像聲音糊成一團,不分不明的。

  「衝擊力」就是英文中的Punch,在音效中衝擊力會使人緊張和刺激,例如拳頭打在身上、汽車互撞、爆炸..等等的音效、子彈打在身上的音效等等都是衝擊力的表現。而衝擊力效果表現得越好,也正正代表影音系統的反應快、勁道也強,這種特性會讓人興奮,也是音效中不可或缺的。

  「空間感」當然是指一個空間內的感覺,而其實無論電影的場景在那裡,一套好的系統,也可令我們耳朵裡能聽出那場景的空間感覺,而這就是空間感。舉例,電影場景在野外,我們就必須聽到野外開闊的聲音。場景在音樂廳,我們就要能感受到音樂廳的空間感覺,這都通稱為空間感。

好的空間感可以讓你更投入其中的場面,氣紛也隨之而生。但是如果你的喇叭擺位不當、系統品質不夠好,也是無法在生出真實的空間感。

「細節還原」相信大家都明白是指什麼,音效的描寫得越細膩,聲音的細節就越多,只要細節夠多,就能令人感動,所以說細節還原是十分重要的。當然喇叭、AV處理器或擴大機的品質越高,所聽到的聲音細節也就越多。聲音細節多就好像色彩表現豐富一般,讓人聽起來看起來更接近真實。

而最後一項是「低頻控制」,但什麼是「低頻控制」呢? 在家庭影院中低頻一般是會指超低音箱,因AV中的低頻控重點就在超低音的表現。不過,電影中低頻表現並不僅由超低音表現而已,前中置聲道仍然都要負責低頻的表現。

  
而低頻控制力差的表現,聽在耳裡就成為轟隆隆的低音,而分不清這些低音到底是什麼聲音。可以說那些低頻的聲音是沒有質感。假若低頻控制力佳,不僅可以清楚的指出那是什麼東西發出來的低頻,還可感受到強勁的衝擊力、震撼力或者綿力。總之,低頻控制力要夠好,AV發燒友所想要的低頻打在心口、震得全身酥麻的快感才會出現。

(音效部份)全文完  












     影像要素總括來說可分為十點,分別為「膚色」、「飽和度」、「豐富性」、「鮮銳度」、「細緻感」、「質感與光澤」、「解像感」、「暗部層次」、「景深層次」、「安定性」。

何謂「膚色」?當然是指皮膚顏色,因為日常日活最常接觸到的就是人的膚顏,如一但表現不準確,是逃不開別人雙眼的。有朋友喜歡把Tint說成是膚色,而Tint是色彩的種類,可用它調整膚色表現,要得到良好的膚色表現,可從顏色值TintHue鍵調整,調過之後還要繼續色濃度值Color的調整。一個合適而自然的膚色理應均衡與細緻,不是過份浮誇的色彩,也不會是全無血色的感覺,如果控制得適中,也要看看你對顏色的敏銳呢。

何謂「飽和度」? 當然是指色彩濃淡的程度,它對你的顯示器作出色彩濃淡的決定性影響,太過濃就會誇張而且影響層次感,正如卡通色彩化似般,而太淡就令人感受不到色彩的感染力。一個表現適中的色彩飽和度就包含了非常迷人的色彩光澤,有一種魔力似般。而色彩飽和度到底要怎麼樣才適當呢?雖然各人有不同程度的偏好,但也可以用SMPTE色塊檢驗圖來調整。

何謂「豐富性」? 這是顏色是豐富感,正如一幅用16種色的圖畫和一幅用512種色的圖畫比較,誰會較色彩豐富呢? 言而當「豐富性」越高,所能帶給的色彩層次也越強,而且階調也會更平滑自然地漸漸變化,什麼色彩條帶的影響也會隨即減少,而一般市面的LCD/PLASMA也會注明色彩的可表現數量,但實際的效果是如何豐富,也要看看其他的因素影響,例如是電源和線材,也對「豐富性」有很大的改變。

 什麼是「鮮銳度」?有時候你會覺得這影片很銳很清楚,但那影片相反有點模糊,但一套制作水平很好的影片事實上是不會出現模糊問題的,但有時候是因發生在各種轉製的過程中,在轉製過程中如果工作人員能夠以100吋以上大銀幕觀看,他們就會發現問題所在。但可惜大部份的工作室未必採用100吋以上大銀幕作比對,反而是用標準監視器來監看,在比較小的畫面上當然發覺不到畫面變模糊的問題。

而正常同一套影片之下,電視畫面不容易感受到鮮銳度的差異影響,是因畫面尺寸有限。但在投影到100吋以上大銀幕上,就如用了放大鏡般,畫面鮮銳度的優良與否會很容易分出。但有朋友會調整鮮銳度Sharpness就能改善模糊的問題。但其實Sharpness只是為RGB與影像之間轉換時的損失做補償的。加一點點尚可,但如果加多了的話等於就是把雜訊加入畫面,反而有負面的影響。

  「細緻感」是什麼呢? 其實「細緻感」是與之前提到的「鮮銳度」有一些關連的,它們都是指影像的細節部份的表達力,而「細緻感」越好的顯示器器材,往往可以在推大對比度和光亮度的同時,記能保留大對比度和高光亮的所帶來的明亮感,同時也可以保留到影像本身的細緻,不會給它在大對比度之下令影像細緻度下降,因此往往高階表現的顯示器也能夠得到更高的對比值而不至於劣化解像度。這樣一來,畫面的細緻感自然就會更高。

  「質感與光澤」是什麼呢? 質感一詞會令人想到物件的表面質料感覺,而物體質感與光澤的表現是顯示器性能的綜合指標。如果解像度不夠高,色彩表現不正確、物體邊緣有鋸齒白邊、黑與白的對比不佳、畫面亮度不夠等等都會影響到物體質感與光澤的真實度。尤其是某些細小的物體如筆、小刀以及細小網格體等更難表現出應該有的質感,更不要說光澤。物體質感與光澤如果能夠表現得很真實,就代表著以上所說的表現得都不錯。

  「解像感」是什麼呢? 解像感表面上看起來大家都懂,一定想到和解像度有關吧,但實際上卻會有很多誤解。簡單的說, 通常顯示器規格告訴我們的解像度都僅是個理想值,實際上我們眼睛所看到的都遠低於規格上所標示者。例如有些電視標榜有1080條線的水平解像度,問題是DVD的水平解像度大約才480線,這些規格上的解像度如果再扣掉一些顯示 器內部的損失,最後到我們眼裡時,其解像度都會低於器材規格所標示者。所以,要評估解像度時,就像評估音響一般,以眼見為憑,而不要一味的相信數字。而「解像感」就是在整體的以眼見為憑最後接收到的解像是多少。

  「暗部層次」是什麼呢? 簡單的說就是在一片黑暗中還能看出裡面有什麼東西。無論是傳統直視型電視、或大銀幕投影,暗部層次都是高難度的表現。但是,暗部層次卻又是很重要的表現。想想看,只要一碰到黑暗場景,畫面就呈現一團黑時,那畫質該有多呆板。
而好的暗部層次就是無論在多黑多暗的影像場景中,也可以表現出豐富的物件暗部的描寫力,而不是一片黑暗令人看不見任何東西。

 「景深層次」是什麼呢? 如果影像可以由平面的電視框框表現出有深度感的景物感覺,這部電視就是有景深。同樣是電視有的有景深但有的就沒有,怎麼會有這種差別呢?事實上我們的眼睛要分辨遠近感,依賴的是物體的大小比例以及光線層次,換句話說也就是物體與光線的透視感。因此只要光線層次以及物體質感與光澤特別好,再加上畫面雜訊低安定性高,使得畫面產生了清晰的景深層次感。

  「安定性」是什麼呢? 這是指雜訊/閃爍/抖動的問題,例如你接近電視螢幕或大投影銀幕,就會發現畫面是一直有雜訊/閃爍/抖動甚至騷動的現象。它是由交錯掃描、雜訊、影像前後畫面與視覺沒有同步,以及各種失真構成的。
但是閃爍/抖動有什麼壞處呢,你可試一下在電腦顯示器畫面比較一下畫面安定性。試想,假若您的電腦顯示器與一般電視一樣充滿閃爍/抖動,您的眼睛會有多累。


 (影像部份)全文完   by 鐵心心anson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