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31日 星期二

Pioneer PDP純電影感的威力(SETTING分享)


終於研究到了
set完好靚好正丫
原來本身部TV的電影MODE係色階調性方面針對的描寫力同用戶MODE或其他的MODE不同,
我把原廠SETTING的電影MODE改良一下,提高銳利度,提升黑位力,強化動態順暢度(HZ x3部)
效果出來是令我驚喜的。
我用赤壁 blu-ray來作試機,找來我阿哥作評鑑。
明顯畫調色階原完和戲院所看的感覺一樣,各色彩的染指力十分好,品位很高,立體感和順暢度也十分好。
這點好像用高階FULLHD投影機出來的細緻度也令我十分驚訝。
我和阿哥細心看了15分鐘,結論是完全找不到什麼地方和顏色的問題可以挑出來。
也試了用回用戶MODE的SETTING去比較,
結果是有差距,用戶MODE中黑白對比的色彩太過誇張,人工修飾很強,例如綠色中表現出綠色的中調色很差,漸進色同暗部中是有不正常的暗黑調子出現,是怪 怪的,(對不起!這效果很難用言論說出來),但如果沒有用A/B MODE對比,根本不會留意,也可能覺得這階調色彩的描寫是TV的正常表現,本來心想可能只有三槍投影機/戲院中才可有如此的色調描寫。

如果你是500A/508G/508XG/428XG的用家。
試試用回本身的電影MODE,再去進一步加強銳利,開啟各雜訊處理,飽和度SET高至+3,PureCinema開啟平滑,DRE影像開作 中,黑色電平和ACL加強對比也同時開啟,色溫中低,3DNR/圖場雜訊/NR/蚊狀雜訊 所有都開至最大,I-P模式設定 2 ,把訊號設回1080i去進行高品位i-p處理作加強畫質。
最後在全黑環境下觀眾一套Blu-Ruy電影吧,你會感覺純電影感的威力。



因為本文重點是電影MODE是用類比驅動,暗部描寫力十分高,階調性很強,
在原廠電影MODE上再改良出自己喜好的SETTING,
看BLU-RAY效果明顯比用戶MODE所設定的畫質高,
在全黑環境下最為大分別,
色/飽和/暗部/自然感 一一都是為還原電影來處理的,
也終於明白HIVI為何次次測試TV/投影機 時悖一定用電影mode來評論了。

連阿哥位AV新手也感覺到效果很出眾。



DRE係圖像處理加強明暗對比,關同開最大是有十分大分別,
黑色電平是加強黑位同改良暗部雜訊,
ACL係補充影片對比
3DNR/圖場雜訊/NR/蚊狀雜訊是控制雜訊的,SO 一定要開,除非你鐘意膠片感啦,PIONEER BDP/AMP都有E個功能。

(I-P模式設定 2 ,把訊號設回1080i去進行高品位i-p處理作加強畫 ...)
E點是HIVI所說同我上SHOWROOM試過同問過,
一般TV如果有1080P就應用1080P比1080I效果好,
但一些高階TV內部有很出色的處理功能,
如果把I-P處分交付TV去做,
可以加強效果,(除非你一定要用24P看BD啦)
而PIONEER 的PDP可以在1080I輸入下提供3種新圖像功能設定(Pure電影mode中的標準/平滑/進階)
平滑--可以作HZ加倍效果
進階---進一步加強暗部和黑位,增加電影感

還有用1080I可以在I-P處理設定內提供1/2/3的SETTING,主要針對描寫力/順暢度

[BD]赤壁 & 赤壁-決戰天下 (上下集入手)



本片十分有三國無雙的感覺,而畫質水平十分好,音效方面也是水平之內的,雖然上下集已在戲院看過,但也想買回BLU-ray來收藏一下,也想看一下高清的威力。

[影音]SONY LCDTV BRAIVA ENGINE3圖像處理引擎解說

自索尼BRAVIA液晶電視品牌推出以來,BRAVIA ENGINE的名字就一直跟隨索尼BRAVIA液晶電視的不斷更新換代而升級。根據以往經驗,索尼BRAVIA液晶電視每兩代產品就會對BRAVIA ENGINE圖像處理引擎進行一次升級;近日隨著索尼第五代產品的發布,第三代BRAVIA ENGINE也如約而至。

全新BRAVIA ENGINE 3與上一代BRAVIA ENGINE 2之間的主要區別

回顧上一代BRAVIA ENGINE 2圖像處理引擎,當時是與索尼V440系列液晶電視一同發布,配合WCG-CCFL廣色域背光與10bit面板驅動,在原有數碼降噪、過濾影像、黑位增 強、調配色彩、平滑動態與拓寬動態範圍等六大特色功能做了相應的改善與增強,同時通過提高模擬、數字、SD標清與HD高清的圖像分辨率來表現更多的圖像細 節。

索尼BRAIVA ENGINE3图像处理引擎技术解析

BRAVIA ENGINE2圖像處理引擎主要針對畫面對比度進行提升


與第二代BRAVIA ENGINE相比,第三代BRAVIA ENGINE圖像處理引擎除了具備二代產品的原有特色性外,對畫面對比度及圖像物體細節強化等方面做了進一步改進。

索尼BRAIVA ENGINE3图像处理引擎技术解析

BRAVIA ENGINE 3在BE2原有的基礎上對於畫面清晰度做了進一步優化


BRAVIA ENGINE3通過優化每一幀畫面的對比度來增強畫面張力,同時具備將標清和高清信號轉換為更高密度的全高清信號的處理能力;另外本次發布的BRAVIA新品液晶電視還加入了Live Colour色彩增強功能。


BRAVIA Engine 3是索尼長年致力於高畫質影像而誕生的全數字高清影像處理引擎。可以處理標清和高清的信號源(包括1080逐行掃描信號格式)的圖像,展現出更高更好的圖像效果。

BRAVIA Engine 3對於畫面對比度、色彩與清晰度方面的三大優化

索尼BRAIVA ENGINE3图像处理引擎技术解析

索尼BRAVIA ENGINE 3對於畫面對比度、色彩過渡及清晰度三方面進行再優化


BRAVIA Engine 3實時分析原始圖像信號的亮度,通過調整背光水平和色階來優化每個場景的對比度,使圖像展現出富有感染力的深度和清晰度。

索尼BRAIVA ENGINE3图像处理引擎技术解析

索尼BRAVIA ACE(Advanced Contrast Enhancer)對比度增強器


通過索尼特殊的算法,補償色彩,細微的色彩漸變效果來讓畫面更清晰。 BRAVIA ENGINE 3也能結合算法來分析圖像信號,例如畫面的運動軌跡和亮度,基於分析所獲得的信息,能很大程度減少信號產生的噪點,呈現清晰,高清的畫面。即使是黑暗場 景,先進的對比度增強器(Advanced Contrast Enhancer)讓電視機平滑過渡色階,並展現出每個細節。

索尼BRAVIA全新Live Colour彩色增強功能

本次索尼BRAVIA ENGINE3除了在畫面對比度、清晰度與色彩過渡方面相對上一代處理引擎做了進一步優化提升外,全新的Live Colour彩色增強功能同樣有BRAIVA ENGINE 3圖像處理引擎進行處理。

索尼BRAIVA ENGINE3图像处理引擎技术解析

全新的Live Colour彩色增强功能演示对比图

索尼BRAIVA ENGINE3图像处理引擎技术解析

全新的Live Colour彩色增強功能膚色修正演示對比圖

由於本次2009春季發布會中(發布會詳情)主要以主流大眾產品為主,所以 在圖像引擎方面搭配了標準版的BRAVIA ENGINE3,雖然處理能力由原來的1080i提升至1080p級別,但與專業版的BE2 PRO引擎相比還少一項DRC功能(具體介紹),這裡請網友在選購產品中能分辨清楚




2009年3月29日 星期日

[影音技術]AV Bi-Wire

轉至76.COM

呢期好多玩開5.1睇戲嘅版友都唔浪費自己部av amp裹面嗰7份功放,
一於用盡佢,齊齊diy多對喇叭線大玩av bi-amp!
但亦有部份已經用緊7.1嘅版友卻無法加入上述大軍...
現和大家再研究一吓另一種av amp都可提供嘅玩法:AV Amp Bi-Wire
昨晚剛從Roy大哥手上讓得一對毒蛇 ~ +
[ Sound From Heaven President II - Triple Run 10尺 喇叭線 ]
回家立即把denon 4308 與 tannoy 609 喇叭之間嘅連接由bi-amp改為bi-wire!

........................................................................................................
方法是
1) 當然要有一對bi-wire設計或兩對分開獨立嘅喇叭線
2) 喇叭本身亦要係有雙線分音輸入嘅設計
3) 把喇叭雙線分音輸入端子中間嘅接橋或jumper拿走
4) 把喇叭線前端照常插在av amp喇叭輸出端子嘅front L/R
5) 喇叭線尾端一組插上正極端子,另一組則插下方負極端子(一般設計正極紅色在上方)
6) 進入av amp選單中amp assign 選擇 bi-wiring (之前玩4份amp推就揀bi-amp)
.......................................................................................................

今次是2份amp各推一隻前置,只是一個功放訊號輸出之後用高低音唔同取向嘅喇叭線,
取得訊號後分別送往喇叭輸入端子嘅正極同負極,從而得出比較有效率嘅高/低音輸入





初試bd或cd都一樣有比較之前只用一對喇叭線有明顯更好嘅高/低音伸廷及分離度表現!
代之後試清楚啲再同大家分享吧 ~

音響器材常用術語

豐滿 (Full)
指基波相對強於諧波。低頻響應良好,雖未必有所延伸,但在100Hz到300Hz的頻率範圍內,具有足夠的電平。

含混 (Muffled)
指聲音蒙,不夠通透。是因為高頻弱或中頻的高段弱的緣故。

後挪 (Laid-Back)
指音樂演出時聽來讓人會感到輕鬆愉快。
聆聽者和聲場之間有一些間距。
後挪式的演出讓人有似乎坐在演出廳後面幾排的感覺。

幻像聲像 (Phantom Image)
指在兩支音箱之間所營造出的視在聲源。

混濁 (Dull)
指缺少高音能量。

混濁 (Muddy)
指聽來不清晰,因諧波弱,時間回應變差且有互調失真。

尖剌 (Brittle)
用於表示使得樂器的音色聽來刺耳的中頻或高頻的聲特性的聲學術語。

緩衝 (Buffer)
指用於將音響或電路級加以隔開的電路。
前置放大器便是音源和功率放大器之間的緩衝,因為前置放大器為音源減輕了推動功率放大器的負擔。

解析 (Analytical)
指音響器材能巨細無遺的再現錄音製品中的每一細節,但卻用的是錯誤的方式,此種解析方式極缺乏音樂味。

解析力 (Resolution)
指音響器材能夠再現低電平的音樂資訊的質量。

諧振 (Resonance)
也稱共振。指振幅同激勵不成比例的那類振動。
在某一頻率上振動的小鈴鐺便是諧振的例子,其音調便是鈴鐺的諧振頻率。

混響 (Reverberation)
指在聲學空間中的一種密集聲反射,其幅度越來超低而在時間上則越來越靠近。
在音源停止發聲後於室內聽到的聲音便是混響。

混響時間 (Reverberation Time)
指當室內的聲音的幅度減少60dB時所需的時間,用RT60表示。

緊湊 (Tight)
指重放出的低音已能受到良好的控制,既不遲緩又無拖尾。

音色 (Timbre)
指聲音的一種物理特性。任何音樂或非音樂的聲音的音色,將在很大程度內由聲波的諧波結構確定。

刺耳 (Tizzy)
指高音的高段過多而聽起來似顯得粗糙而帶有些顆粒。

內傾 (Toe-in)
指在擺放音箱時,讓音箱稍為向內傾斜一定角度,從而讓音箱前面板正對聆聽者而不是平直擺放。

朦朧 (Veiled)
指在重放音樂與聆聽者之間有些模糊和含混的感覺。

明亮 (Bright)
指突出4kHz-8kHz的高頻段,此時諧波相對強於基波。

模糊 (Opaque)
指聲場猶似在雲霧中那樣有些模糊不清或過於厚重。

偏高 (Up Tilted)
指高音過多而低音不足的現象。

平衡 (Balance)
指在音頻頻譜的高段和低段之間在相對響度上所存在的客觀關係;
也指雙聲道身歷聲左聲道和右聲道之間的信號的相同(平衡)。

平坦 (Flat)
對於音箱,便指能夠準確地重放所輸入音頻信號的那類音箱。
稱之為回應平坦的音箱乃因其頻率回應曲線甚為平坦。

欠阻尼 (Under Damped)
指音箱中當驅動信號停止後低音單元的錐盆仍然繼續在移動。

輕快 (Crisp)
指高音乾脆明快。

輕飄 (Lightweight)
指音樂重放時低音欠缺。

清澈 (Liquid)
用於表示沒有嘯叫的那種音樂重放的聲學術語。
通常指中頻。清澈便表示重放音樂的音色沒有失真。

定位 (Localization)
指判斷和確定聲音方向的能力。

清瘦 (Lean)
用於描述在重放音樂時,缺少低音中段的專業術語。

清晰 (Articulate)
指表示音響器材能夠清晰的分辨音調的聲學術語。

柔和 (Gentle)
指高次和中頻高段的諧波沒有被增強甚至還有所削弱。

顆粒 (Grainy)
用於表示器樂或人聲在音色上的粗糙程度的聲學術語。有點像照片中的那些顆粒。
音樂聽來有些像被分割成許多的小段而不再連續,也不再清澈或通透。

生動 (Vivid)
指重放的音樂皆清晰可聞,但如果過於生動又會有解析的味道而缺少些音樂味。

生硬 (Hard)
通常指3kHz一帶的中頻高段過多而讓聲音變得尖銳。

尖刺 (Harsh)
指中頻高段過多,在頻率回應的2kHz到6kHz之間有尖峰值或是在數位式答錄機的低通濾波器中有過多的相位移。

聲染色 (Coloration)
指在音響系統中,由某一音響器材所引起的聲音的改變。
有聲染色的音箱便不能精確地重放出加給音箱的聲信號。

聲像定位 (Image Specificity)
指對樂器或人聲的聲像能夠準確地進行定位甚至能清晰地確定聲場的特徵。

聲像 (Imaging)
指重放音樂時,能夠聽出各種樂器和不同的人聲在空間的所在位置的那種感受。

直接感 (Immediate)
當音樂演出有直接感時,聽起來便會感到生動和聲像前推。

包圍感 (Envelopment)
指在聆聽音樂時有一種被音樂環繞包圍的感覺。
比如在用多聲道的環繞系統來聽音樂時。

逼人感 (Aggressive)
用於表示象要把音樂給拋投到聆聽者面前的那種前推型演出的聲學術語。

空氣感 (Air)
用於表示高音的開闊,或是聲場中在樂器之間有空間間隔的聲學術語。
此時,高頻回應可延伸到15kHz-20kHz。

刺耳 (Etched)
指一種令人討厭的因過於突出瞬態音樂資訊而常會出現的那種過於明亮的聲音。

延伸 (Extension)
指音響器材在重放音樂時所能重放出的最高頻率或最低頻率。

低音 (Bass)
指在音頻低段的聲音,通常低於500Hz(另一說則指低於160Hz)。

低頻延伸 (Bass Extension)
指音響器材所能重放的最低頻率。

動態範圍 (Dynamic Range)
指信號最強部分與最微弱部分之間的電平差。
對於音響器材,動態範圍便表示器材對強弱信號的兼顧處理能力。

發飄 (Blanketed)
指高音不足,尤似在音箱前邊懸掛了張毛毯之類吸聲材料而將聲音給吸得空虛了。

空氣感(Bloom)
用於表示在樂器的聲像四周有空氣環繞的聲學術語。

轟隆聲 (Bloomy)
指在125Hz左右的低音過重,特別是在相當寬的一段頻率範圍內,系由於對低頻或低頻諧振的阻尼不夠所引起。

瞬態 (Transient)
多指短暫而有爆發性的聲音,定音鼓的聲音便是音樂瞬態的例子。
通常,這些瞬態的聲音是難於準確的重現出來的。

嘶嘶聲 (Sibilance)
指在歌聲或語言中帶有s和sh的聲音。原因是在頻率回應的6kHz到10kHz一段內有了抬高的緣故。

纖細 (Silky)
用於表示沒有生硬或閃亮的中音或高音的聲學術語。

鬆軟 (Soft)
對於音頻,指極其封閉而不開闊,高頻回應不良,稍微有些灰暗。

聲場 (Soundstage)
指展現在聆聽者面前或環繞四周的那種三維的空間感。

通透 (Transparent)
用於表示音響器材或音響系統只有極低電平的聲染色的聲學術語。
在聲場中,空間中的聲音清晰而不朦朧。

高音 (Treble)
通常指頻率從3kHz到20kHz一段的高頻,但也有人認為應指1.3kHz以上的。

溫暖 (Warm)
指低音良好,低頻甚多,基波相對比諧波豐富、不單薄,也指低音或中音過多。
另也指有良好的空間感。低頻段有明顯的混響。

2009年3月28日 星期六

投影機對比值的疑惑



投影機與對比值
評價投影積及畫面的標準中,對比值並不是唯一用來做判斷的數據,就家庭劇院的投影機來說,對比、輸出亮度、採用的鏡頭、燈泡、支援的 I/O 介面、
解析度、畫面均勻度、影像處理迴路、演色性、採用的投影技術等等,甚至品牌,都會在消費者心中對投影機的評價產生影響。

廠商對投影機對比值的重視,是在單槍投影的出現後開始的,進而產生了競賽,各廠商除了盡力改進其所採用的投影技術及光學系統以增加對比,
每家在廠內量測對比時,皆會採用對其投影系統最適合的方法及數字。

就廠商在規格表上標的“對比”值並沒有人去規範一套標準的量測準據,雖然規格表上標的對比值指的通常是所謂的 Full On/Off 對比(全黑、全白畫面的對比)。
許多廠商都會使用一些〝撇步〞把這個數值變高,並將此對比值拿來用以行銷,而造成許多消費者把對比當成選擇或評估投影機的唯一標準。

投影機的原生對比度、亮度(包括投影機的輸出及從銀幕反射回來的亮度)、銀幕的增益值、及投影的距離和期望的畫面大小、環境的亮度及反射...等等,皆為影響實量對比值得變數。

在對比值掛帥的時代,許多消費者甚或店家,多不知道如何運用實量的規格來選擇適合自己環境的投影機了。


對比的疑惑
我們先來看看目前常聽到的各種對比的種類及其代表的意義及如何來運用對比值:

1. FOFO Contrast Ratio:
一般廠商標示的或大家在討論的對比值,通常是所謂的 Full On Full Off Contrast Ratio(以下簡稱 FOFO),是用全畫面的全黑及全白的兩個畫面量測出來的對比值,
代表的就是這台投影機〝白〞可以到多亮、〝黑〞可以到多暗。

2. Intra-Image Contrast Ratio:
另一種對比就是所謂的〝畫面〞對比,Intra-Image Contrast Ratio,是取〝單一〞畫面中的最暗的部份及最亮的部份所量測的對比。
而大家也常講的 ANSI Contrast Ratio 是一種被標準化的量測方法所產生的數值,也被業界普遍採用。

3. ANSI Contrast Ratio:
量測 ANSI C/R 時,是以 4 X 4 黑、白相間的西洋棋格狀圖形(Checkerboard)來量測,是〝畫面〞對比中最嚴苛的量測方式。
投影機的燈泡投射出來的光線經過投影機的光學系統及顯示元件,光線會在光學系統中產生散射及漫射的現象,讓這樣的圖形該黑的部份,
泛著一點亮度,而全白的部份變成有一點灰,故 ANSI Contrast Ratio 通常沒辦法像 FOFO Contrast Ratio 般動輒上萬,往往僅有三位數。


FOFO 對比和 ANSI 對比各代表著不同的意義
近來的1080p投影機(特別是採用 LCoS 和 LCD 技術的機種)多以超高的 FOFO 對比值為特色。 採用 DLP 技術的投影機也不惶多讓,至少也要標個一萬的對比,
因為顯示元件特性及光學系統較簡單的原因,DLP 的投影機往往有較好的 ANSI 對比值。

FOFO 對比對家庭劇院投影機來說,代表的意義大多在黑、暗階的表現。在一樣的輸出亮度及調整條件下,有 20,000:1 FOFO 對比值的投影機投出來的全黑畫面,
一定比僅有 2,000:1 FOFO 對比值的投影機投出來的全黑畫面來的黑。2,000:1 投影機的〝黑〞比起 20,000:1 的投影機的〝黑〞在銀幕上比起來,就會比較像〝暗灰色〞。

FOFO 對比大的投影機對於畫面中階調層次的表現較有助益,特別是電影訊源暗場較多的影片更顯得重要。而從量測方式中我們可以了解到 ANSI 對比代表的是在同一畫面中黑
(或暗場)的部份受到其旁邊白色(或亮場)影響的程度,比較像是是黑到白或白到黑的轉換〝純度〞的觀念。


ANSI 對比越高表示在一畫面中,某一部份暗場的階調,較不易受到其旁邊亮場畫面的影響,可以顯示出應有的黑或灰。故量測ANSI對比的環境要求很高,
往往需要在伸手不見五指的環境才會有準確的數字。故單純由ANSI對比值的數字來看,人們會認為 ANSI 對比值較高的投影機會有較好的立體感與景深感。

因人們在用投影機觀賞影片時,對畫面對比的感受是由一連串單一的畫面所組成,故在談論各種對比值對畫面的意義時,
我們應該用〝畫面〞對比(Intra-Image Contrast) 來評量實際播放時畫面對比的高低,而不是用 FOFO 對比
(在實際的觀賞經驗中,畫面很少會從全黑突然轉到全白或全白突然轉到全黑吧! 而且一黑ㄧ白閃來閃去產生的對比感對大家應該沒什麼意義。)

然而就量測 ANSI 對比的圖形來看,他代表的只是各種〝畫面〞對比的一種狀況,白的佔50%、黑的佔50%。但在實際的觀賞經驗中,有多少時候畫面中的黑、白會比比相鄰,還各佔50%呢?

正因 ANSI 對比是一種〝畫面〞對比,在實際的觀賞中,〝畫面〞對比的組合是千變萬化的,亮、暗場景及物件的位置也不是一成不變,
僅用50%:50%的圖形量測到的值來作判斷也不能完全有代表性。


我們舉個例 ,假設現在有兩台投影機 ...
(兩台的假設皆參考實際市售機台的量測值,價格剛好差不多,B 比 A 貴一些)

A: 是高 FOFO 對比的機型 - FOFO 對比為:12,000:1、ANSI 對比為:350:1
B: 是高 ANSI 對比的機型 - FOFO 對比為: 4,000:1、ANSI 對比為:650:1



如果我們用電影蜘蛛人變成黑色的時候,當他倒吊在黑暗的大樓前的畫面的場景來舉個例子,在這樣幾乎全是暗場的畫面中,我們用上述兩台投影機來看,整個畫面比較起來,
A 應該會較佔優勢,兩機一比,B的整體暗場畫面會較 A 浮一些,但如果畫面中出現較大片的燈光或鏡頭帶到遠處較亮的一片天空時,我們就可以感覺出來,
B 的明暗對比會較佳,明暗交接處也會較明顯,換句話說就是轉的比較乾淨。當然,這也不過是一個例子而已,我現在沒辦法把各種可能的畫面一個一個的叫出來測。

故網路上有人做了一個 Checkerboard Contrast Calculator 來模擬在不同的黑、白、灰階的組合下所能得到的〝畫面〞對比。

我們將 A、B 兩台投影機的實量數字套到以下的Checkerboard Contrast Calculator:
http://home1.gte.net/res18h39/contrast.htm

假設設定的 Gamma 為2.2,房間的反射增益為 0.01,用投影機來投ANSI的棋盤(Checkerboard pattern)畫面,
在Checkerboard的百分比中我們填入:1、5、10、30、50、80、及100(這些數字代表Checkerboard中白色部份訊號的強度,100為全白、30為暗灰,依此類推。)


所計算出的畫面對比值各為:

A:
1% : 3.14
5:%: 22.45
10%: 54.26
30%: 107.26
50%: 116.33
80%: 119.62
100%: 120.36

B:
1%: 2.13
5%: 11.24
10%: 30.66
30%: 106.15
50%: 135.92
80%: 149.99
100%: 153.33



兩者在各階對比的差異百分比為:
1%: 46.9%
5%: 99.7%
10%: 76%
30%: 1%
50%: -14.4%
80%: -20%
100%: -21.5%


我們可以看到,A 在棋盤圖形的白色部份變暗了以後(模擬暗場較多的畫面),Checkerboard 的畫面對比(Intra-Image Contrast Ratio),從 30% ~ 1% 就會高於B,
而 B 在亮場較多較亮的場合(30% ~ 100%)畫面中對比會較佔優勢。ANSI 對比高的投影機在大部分的場合中的畫面對比皆有較好的表現。

可是從兩者的差距來看 A 型的投影機在暗場較多的畫面具有更明顯的優勢,在 1% 、5%、10% 各為 46.9%、99.7%、及76%,
而 B 型的投影機在明暗對比較大的畫面,雖有較好的對比,兩者相對的差距卻頂多在 20% 左右。在亮場 20% 的對比差異在人類眼睛看起來較不明顯。

另外從這個模擬我們也可以看出來,ANSI 對比高的機型相對的對環境的要求也較高。當我們試著把 Room Gain 調高時, B 型投影機的優勢也就漸漸消失了,
A 型的投影機相對的還是能維持在暗階的優勢。B 的高 ANSI 對比則要在全黑的環境才能顯現。

從上面的說明我們可以知道,FOFO 對比和 ANSI 對比其實各自代表著不同層面的意義,數字好並不代表絕對的優勢。當我們在客觀的評估或選擇一台投影機時,
實測的數據、測試時訊源的內容、投影機當時的調整及設定、銀幕的增益,都會成為影響對比的因素。

從技術層面來看,LCoS 及 LCD 型的投影機要去增強 FOFO 對比較為容易,想去增加 ANSI 對比,會受到顯示晶片上液晶反應特性的影響而受限較多,成本也較高。
透過 FOFO 對比的增加,產生出來的數字效益也較大(平均一年多則增加一倍,少則30% ~ 50%,增加ANSI可沒那麼容易),這是大部分廠商只標FOFO對比的原因,
也是近年來大部分的廠商一直往提高 FOFO 對比努力的原因吧。

影音技術- 新手的決擇




見很多網友都問 AV 器材選購,其實好多時問題都很相似,就嘗試結集網友的經驗及觀點,希望對 AV 新手有用。很多朋友玩音響都是從 AV Amp 先,以一般打工仔來說,入門級的 Budget 通常是幾仟至萬幾,始終是血汗錢既大投資,所以會左問右問怕入錯貨。



5.1/6.1/7.1 如何選擇 (先考慮自己影音空間的尺寸,是否可以如廣告所述來安置咁多隻喇叭)
人通常是貪心的,總會以為 7.1 一定是最好的,Sales 亦會這樣引導你,最後就忘記了是否與家居環境大小配合。一段香港家居都是很細小的,究竟 7.1 是否最好呢?很多資深用家都會說效果不大,因為真係好難玩得好,如把四隻後置都裝在後牆。如果出黎既結果 - 後面大聲過前面,不如玩 5.1。

如果沒有調校好 5.1 系統,成日覺得後置沒有聲出,一於加大佢 ... 到頭來,得不到包圍感之餘,聲音又怪或只聽到超低音的拍邊聲。對 5.1 系統調校的沒有認識,根本發揮不出部機的威力,正確方法是音壓表測試,相信別人寫的程式,較出來的聲音一定好,自己胡亂設定不能調出好聲。同時,後置的擺 位亦有很大的影響,通常人耳的高度及在耳後一米。但老實說單要玩好 5.1 也不容易。

如果玩 7.1,調校的難度更高,地方的大小與放多小隻喇叭有關,每隻喇叭相距不應太少,唔好貪多,搵人問意見可以,但最好問用家意見,毒氣室試音後意見可以自己感受唔使假手於人。

香港地方小,可能你又會問 ... 沙發靠牆,怎麼調整?
沙發靠牆的話,5.1 比較合適,6.1、7.1 的話因環境本身可供環繞喇叭吐納的空間已不足夠,設置過多喇叭反而容易導致音場混亂,定位不清。

環繞在沙發左右兩側的話,可試著將環繞喇叭朝後牆打,兩個環繞的高音單體略高於視聽皇帝位人耳約 15 - 25 公分 (cm),喇叭放置位置與人坐的位置約成一條平行線,兩高音單體延伸線聚焦於頭部正後方的中心位置,以反射音方式營造環繞音場。

環繞是吊掛的話,可試著將環繞喇叭高音單體傾斜向下,朝著視聽皇帝位方向打。另外盡可能將沙發拉離後牆一些,即使幾公分也好,不要緊貼牆壁擺放。

所以,好的 surround effect 要靠好的空間做出來,不是靠喇吧數目及要有有效的調校。



Movie VS Music
通常很多人第一句就會問 Movie VS Music 既比例是 ... 60% 比 40% 或 50% 比 50% 這類問題。又會有人的結論是Marantz 及 Onkyo 聽歌較出色 (但現在中高級機巳經兼顧到兩方面)、Denon 睇戲較出色,BASS 較重、拳拳到肉 (中高級機巳加入改進技術,但音樂方面仍然偏硬)、Yamaha 用作睇戲既 DSP 模式非常出色,好有包圍感同時亦平行到聽歌有不錯既表現 (各級機都能做到兩方面既平行)、Sony 睇戲既劇院模式做得非常好,特別劇院 2 模式,一如在戲院內,聽音樂是一般較電子味 (定價較貴)、 Pioneer ... etc.,既然有人有這樣的結論,你可信別人,亦可信自已,但反而這問題是否重要? 到底世上有冇一魚多吃?

如果用 BDP (Blu-Ray Player) 做訊源聽歌,用 AV amp 的 DAC (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 數位類比轉換器),這樣處理 CD 音樂的訊源已不是很好,同時喇叭及線材的表現亦有影響,如此配搭就請不要執著這分別,最緊要自已試時滿意 happy! 要真正既 Music 不如影音分家 ...否則有聲出就算,如果聲音仲 OK,當係 bonus!

影音跟本係河水同井水,在設計概念上已有明顯分別,如果需要到一雞兩味,請放下自己貪婪的要求!記住,現在是教你入門級,寧願日後有錢,影音分家。



AV Amp Power
其實在兩聲道世界裡,50Wx2 與 80Wx2 的分別是否很大? 很多時都要看情況,如果用 8ohms 書架喇吧應該分別不大。那麼 AV Amp 130W per channel to 100W per channel 的分別又如何? 一般家居通常都是用小型書架喇吧放在影音櫃上,中置放在電視機上或下,只能說火數大的心理因數勝於一切,如你有幸可在家中試齊同一牌子不同型號,你又會發 現分別有幾大呢? 再玩埋 Blind Test 又會什樣? 同埋一般的試音室面積與你的斗室相差多少呢!切記,試音室與家居環境分別太大,你自已得果佰幾二佰呎 ... 買機時的試音室又你話我知幾多百呎?

所以新手玩家挑選一部入門級或略高一級的 HD AV amp 以十分足夠! 加上現在 HD amp 有 Audyssey MultEQ 自動音場調整,所以對新手更加方便!

記然是 HD AV amp,究竟是否 能支援到越多 HDMI 越好?
我就唔太覺,但越多輸入輸出 HDMI 插頭既 Amp 多數係高階機。所以你有多 HDMI 輸入有要好質素買多部 HDMI 分線器好過,但記住要注意早期 HDMI 1.1/1.2 與 1.3 之後版本同時混合使用既問題。(詳細情況 不在此篇文章研究)。



揚聲器
由於今時今日既科技先進, 5.1 / 6.1 / 7.1 系統要求隻隻喇叭都要一樣,咁先模擬到坐位被 360 度的聲音包圍效果,如果 budget 有限或地方問題,最好買 5.1 套裝 ... 唔使煩! 起碼唔洗擔心五對喇叭同 suwoofer 夾唔夾或點個別調教問題。

但如果要分開買,最好買 8ohms 喇叭,會對AV amp 的電流需求較細,4ohms 會要求較多電流。理論上,五隻喇吧要同一型號,不存在後置中置用差少少的問題,在電影院裡,會不會有前後喇吧不同呢? 但一般玩法的卻不同,可能有人覺得後面來的聲音較少,所以用細少少。另外十居其九會將後置放得好近坐位或吊得高高,實際聽感會有 D 古怪! 之前提過是人耳的高度及在耳後一米左右 (詳細擺位不在此篇文章研究)。

至於前中置是否要同一品牌,又是一個沒有絕對答案的問題,心理因素覺得會夾聲勝於一切。提一提入門級座地喇吧不要信有好好的低音 (其實只不過做長 D 對腳唔使買腳架咁解,仍是一對書架喇叭),一般都要加超低音,買個好少少的超低音會較好,如果負擔得起 (豪華入門級),買個二仟元以上級數已經有唔錯的表演。因為很多時大聲壓的包圍感,如有強勁的超低音,真係唔同晒。


如有打算日後影音分家,或會較多聽歌,前置最好買好少少,入門級 budget 不宜考慮。



線材
首先,最好不要貪方便,一定要格價,否則隨時買貴野。

反而用專業線又平又好用,例如,Mogami, Canare, Gotham, Northwire, Belden 等牌子的 DIY 線,全部都是由$10 - $50 一米的線,幾佰蚊應該夠。後置由於用得多線,買$2 - $3 一呎的線便算了。以入門級,這樣用已不錯,錄音室及剪片房或制作 DVD / Blu-Ray 地方都係用呢 D 貨色。



銷售點及格價
買機地方通常都是旺角、銅鑼灣的樓上鋪或凶宅等。至於邊間老實,好難答 ... 其實只要自已小心,唔對路便走,勿貪便宜,從網上見到別人的苦水:通常都是有價冇貨、可能是水貨、可能是退貨、很多可能性! 但切記,不要落訂等下一水,很多人中了計。如果睇中左,試下 D fd 用緊的器材,電話直銷訂貨 / 格價都可以考慮。



選購前後注意事項
入門級新仔最易呃,搵個信得過的朋友一齊去入睇睇、多個照應。Sales 俾 offer 你要小心,同個朋友研究下或甚至再返轉頭 ... 如果覺得 Sales 有問題,去過第二間。

至於選購什麼牌子問題就仲難講,只能說問好意見後,在兩三相同 budget 品牌的中靠自己憑感覺試清楚邊部鍾意邊部就就買。同埋唔好貪平買部會在心裡留下刺印的機,始中影音產品都是感覺主導!

無論新舊老手都好,絕大多數來來去去都是果幾個大牌子之中揀,各有各捧場客! 根本不存在邊個牌子明顯好個另一牌子的問題,主要是考慮個人喜好、Sales 點 sell 到你、剛剛有乜節日 offer ... 點都好就係錢與感覺既自我鬥爭 ,邊個幫到你!?

講到 Sales 點 sell 你,切記不要聽 Sales 講買一些不知明的牌子,甚至明明是國產機,又話 Design in England ... 、又或者老細是加拿大藉香港人 ... 上網 check 下唔太難? 唔好咁易信 Sales,就算唔係黑店都咁話!

Budget 低不如玩 Blu-Ray + 5.1 套裝仲好,多少少才考慮 HD AV Amp + 5.1 套裝 / 7.1 套裝,起碼 speaker 細隻 d ,後置較易放在 ear level,亦可用後置腳架。

還有新手中最貴既玩法是 HD AV amp + 7.1 喇叭及 subwoofer 獨立選購,但前文都提過最好喇叭用同一品牌。

最後係唔需要怕醜,多到不同影音舖試聽不同組合表現,令自已有一套客觀的音效、音色標準,否則好難知道自己真正鍾意什麼感覺及要求是否合乎實際環境!



總結
買乜都好,做足功貨、量力而為 ... 玩影音呢樣野絕對是無底深潭。新手門記住無野是最好,現在影音技術發展得咁快,今日你以為最好咩,明天就不值一看! 如果要好野就記住睇清楚本說明書,研究清楚點發揮到巳買入既 Home Theatre System 先。

要玩到最好? 絕對不易 ... 當中大有學問與技術之餘,仲需要大量金錢及地方環境既配合!

2009年3月27日 星期五

影音視聽雜誌的電視專業用語解析

隨著電視產業的不斷發展,冒出了相當多的新名詞小編我整理編譯了著名影音視聽雜誌惠威的電視專業用語部分,獻給大家為大家答疑解惑。

電視專業用語電視專業用語

掃描線

電視機在播放出畫像時,畫面上的掃描軌跡叫掃描線。

NTSC系統制式的水平掃描線1場內是262.5根,奇數,偶數在一個場內共525根。此外還有576i ,是標準的PAL制式電視顯示模式, 625條垂直掃描線, 576條可見垂直掃描線, 4:3或16:9 ,隔行/ 50 ,記為576i或625i 。

隔行掃描
現在日本美國都採用的NTSC系統畫面信號,掃描線為525根。掃描線每1 / 60秒,奇偶交替出現。這種再現的方式就是隔行掃描。

逐行掃描
525根掃描線以1 / 60秒的速度,不交替再現的方法。也叫無隔行掃描多用在高清晰寬頻幕的電視機上,一般能得到閃爍少,效果細膩的畫面。

晃動
就是光線晃動的意思。為了減少晃動,以1 / 60的速度來掃描,但不能完全抑制晃動。採用進步後的同時掃描的方式來的話,情況就會大有改善。

像素
構成畫面的最小單位。畫面由很多的明暗不同的點集合在一起而形成。數碼產品的像素是由其規格決定的,所以規格不同清晰度也不同。

伽馬射線的補正
根據畫面信號輸入的強弱,對亮度進行線性修正。顯像管或液晶屏只有通過伽馬射線補正,才能實現更接近自然的明暗的調節。

圖像均衡
均衡一詞原來是音頻用語,在重放時能對各種頻率的信號進行調整。在視頻上能對電視的輝度,色彩度,明暗度進行調整,從而得到更好的畫質。

等離子
氣體在高壓電場作用下放電發光的現象。利用這種原理的電視機就是等離子電視。構造簡単畫面大,容易製造成薄型,在掛壁式電視機中受注目。使用的気 體主要是氖。

液晶電視機
它不使用顯像管,畫面畫面通過液晶顯示。液晶是“液體”的“結晶”狀態,它能隨電圧的変化發生透光率變化,反射率變化,並發生光散亂。利用這個性 質而形成液晶電視畫像。

彩色棒
是一種檢查彩電色彩再現能力的信號。從左側起排列順序為白、黃色、青、緑、品紅、紅、藍。由三原色紅、緑、藍和它的補色構成。

黑白範圍圖
它能檢查細微部分的表現能力。縱向的紫噝緯傻拇狀分割界限就是被測機的水平解像度。也能檢測垂直解像度、斜解像度。

3維YCS
是一種利用畫面間的彩色信號的位相相差180度的NTSC制式原理,對畫面間的輝度/色信號進行分離動作的迴路。它只能處理靜止畫面部分,但能各 種噪音。

掃描跡
電視播出白色文字或白色景物時,周圍會出現色暈。電子波束很粗時、其周囲蛍光體也會発光。蛍光體自身飽和時產生這種現象。

水平解像度
它衡量橫向的細微圖像的表現能力。橫方向的水平解像度因機器不同而不同。 S-VHS的水平解像度約為400根、DV約為500根。


高清晰
作為日本的下一代電視開発出來的播放系統HDTV。日本國內採用MUSE方式、其數碼方式及規格已有定論、人們對這個更新換代寄予很高期待。

對比度對比度
明暗的差、也即為動態範圍。對電視的對比度進行調整,就是控制輝度信號的振幅控制黑與白的比例。提高對比度白色就會增長,微妙的色調就可能難以表 達。

亮度
畫面的明亮程度。它的是通過調整電子槍的波束而使畫面的黑色部分得到改變。所以它與黑色調有密切的關係。調整的訣竅是不浮不沉。

鮮豔畫質
解像度是給人的眼睛的感覺。通過控制畫像的頻率,能更加突出輪郭感。調整它可以使中高域得到強調,但是會增加噪音。


[BD]鐵甲奇俠 BLU-RAY 入手


韓版來的,畫質很好,MK購入$255

SONY S350藍光機大戰PS3的專業評測

藍光播放器的畫質和PS3的存在差別嗎,是專業的藍光機好一點,還是PS3的畫面不輸藍光機呢?那就來看看下面對比,藍光節目使用的是示範級的天國王朝,同時顯示設備是1080p的投影機,來對比一下吧。所有照片均使用M當拍攝,統一使用相同光圈快門的ISO 。

S350画面 S350畫面

PS3画面 PS3的畫面

S350眉毛放大画面 S350眉毛放大畫面

PS3的眉毛放大畫面PS3遊戲機的眉毛放大畫面

從畫面的比較上來看, S350畫面層次感更好,人物膚色自然同時在細節方面S350可以看到面部的泛紅部分。 PS3遊戲機的畫面比較清淡,同時人物面部輪廓的立體感不夠。人物面部紅色幾乎看不到。眉毛細節的對比S350眉毛輪廓和細節清晰可見, PS3遊戲機的眉毛輪廓細節糊成一片。


在金屬面具主要是用來激酶兩台機器在灰度,和對比上的表現,同樣的S350的畫面濃郁有膠片感覺, PS3遊戲機的畫面還是比較清淡,同時對比放大後的細節S350有很強的立體感,同時金屬細節表現非常出色銳度很高。 PS3遊戲機的畫面立體感相對就比較遜色一些。

S350画面 S350畫面

PS3画面 PS3的畫面

S350画面 S350畫面

PS3画面 PS3的畫面


S350是一款非常優秀的藍光機,作為發燒友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特別實在畫面表現上一定不會讓你失望,通過以上的對比測試大家一定對專業藍光機和PS3的之間差距有所了解。配以1080的高清投影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縣



2009年3月24日 星期二

[影音][用家報告] 從 Sony PS3 轉 Pioneer 05FD藍光機





轉至76.COM的mankoo版主
個人一些初步對換05fd後嘅感覺~
今晚10點先開箱,只係睇咗一隻演唱會同少少iron man片段,
我本身一直都用ps3睇blu-ray,其實換機後嘅感覺同我預期中都差不多,
畫面轉用05fd初初睇並唔會有飛升嘅感覺(相信係因為bd本身就好靚,用ps3播亦唔差)
咁...有無進步呀大佬?
當然有喇.....

初步睇到嗰種係細緻嘅品質提升,比較易分別出嘅係:
1) 畫面的確干淨咗,控制雜訊嘅能力非ps3可比
2) 顏色實咗靚咗,顯示黑色靚咗(呢點極重要),令立體感重咗
3) 畫面好穩而定有力,整體有清咗啲嘅感覺
4) 顯示物料物質嘅分析力强咗,由其顯示衣服質地,皮膚,頭髮,物件干同濕嘅分別等較明顯

一吓子就有嘅飛升感覺分別係來自聲效!
之前用ps3內置解hdma,truehd都有靚嘅感覺(新世代高清音效)
一轉位元流交番比amp解碼... 同之前根本就兩回事,
試容祖兒演唱會,開揚無比,好好聽,你會輕易便聽得出唱得靚同少少錯位嘅唔同,
力量好大,但聲音自然又清楚,環繞感覺令你更投入,確係更加有溶入現場嘅feel,

試iron仲大件事,不論人聲對白,環繞聲,低頻,混亂中嘅細碎聲,音樂聲等,
都令我有種對套戲默生嘅感覺(其實套戲我只係睇咗唔夠十日),換機後分別竟如此大....

初步對新位元流聲效有一種感覺:好清好靚,音量大咗,
可能之前ps3解碼因聲效力同量嘅感覺較弱,要調大一些音量才效有feel,
換咗機後不論質量與力量都增强很多,音量就算調細一些也不會太影响表現吧!

今晚只是初試05fd,希望之後作些調較後會再有更多個人意見同大家分享~

2009年3月22日 星期日

[遊戲]Gran Turismo 系列簡介

http://www.trucchi-xbox-ps2.net/trucchi_soluzione_ps2/gran_turismo_4.jpg

跑車浪漫旅(Gran Turismo)

是日本Polyphony Digital公司開發的一系列賽車遊戲,可在Sony的PlayStation,PS2PS3遊戲機執行,遊戲的出品人為山內一典。

山內一典製作第一代GT原來只是為了興趣,但想不到那些與眾不同的模式吸引眾多玩家,成為近來最熱門的賽車遊戲,所以在數年間推出了幾集。

由於車廠授權的問題,一些全球知名的跑車如法拉利、保時捷、林寶堅尼等沒有被收錄。但是於2006年底推出的GTHD就開始收錄法拉利。

2006年,Polyphony Digital以GT系列為藍本,推出一款電單車競速遊戲叫做Tourist Trophy。


http://www.wallpaperez.info/wallpaper/games/Gran-Turismo-5-1405.jpg

遊戲內容

遊戲分為Arcade mode快速模式及GT mode賽車歷程模式。在Arcade mode中,玩家可以自由選擇車輛及賽道進行比賽;在GT mode中,玩家透過考牌取得特定賽事的參賽資格,透過比賽贏取金錢,所得的金錢可以增強車子的性能,或者購買另一輛車子。


系列一覽

Gran Turismo

1997年推出,憑著真實的操控、流暢的3D畫面及超過150款車種,再加上相當成功的GT mode,使其大受玩家歡迎,全球總銷量達到1000萬。

Gran Turismo 2

1999年推出,車種大幅增加至500款,並且增加Rally賽模式,零件方面亦作出大量變更,綜合超過100款。 ps1最後作品。

Gran Turismo 3: A-Spec

2001年推出,並且移植到PS2之上,使其畫面更流暢、更真實。

於2000年的E3展覽中曾經命名為Gran Turismo 2000,但由於未能在2000年推出,所以就改名為GT3。

Gran Turismo Concept: 2001 Tokyo Collection

2002年推出,只限於日本及亞洲發售,收錄50多款於東京汽車展2001展出的概念車、應屆的JGTC賽車及未發售的量產車,以便宜的售價及較低的難度,為GT4吸引更多的玩家。

Gran Turismo Concept: 2002 Tokyo-Seoul

2002年推出,只限於韓國發售,以GTC 2001 Tokyo為藍本,加入幾款現代汽車。

Gran Turismo Concept: 2002 Tokyo-Geneva

2002年推出,只限於歐洲澳洲及亞洲發售,而且更首度中文化。除了保留GTC 2001/2001 Tokyo-Seoul的車種,還加入歐美新車及概念車,數目達120多款。

Gran Turismo 4 Prologue

2003年推出,因為GT4需要頗長的時間開發,所以就推出GT4的前奏版,讓玩家能夠在GT4面世前體驗GT4的滋味。同時為了照顧到新玩家,所以在作品中加入了許多為新手而設的賽車執照考試。

Gran Turismo 4

2004年推出,最新版的GT,多達700款車及50條賽道,並且加入了香港賽道。玩家可進行A-spec自行控制或B-spec電腦控制,大部分賽事都可以用B-spec進行。另外還加入了拍照模式,可以將相片列印或透過對應的裝置存入電腦。

Gran Turismo 4 Mobile

GT4M是基於Gran Turismo 4,將會推出PSP版本。

但由於資金和人手不足,GT4M計劃由原來已完成六成後,暫停開發。

Gran Turismo HD Concept

2005年,SCEI首度公開PS3版GT的遊戲開發畫面,當時暫時命名為Vision Gran Turismo。於2006年舉行的E3展覽中,SCEI提供一款以GT4為藍本的PS3體驗版遊戲,並命名為GTHD(Gran Turismo High Definition)。

在2006年舉行的東京電玩展中,SCEI 表示會在年底推出GTHD。原本GTHD分為兩個版本,分別為Premium版以及Classic版。Premium版又可以稱為GT5 Prologue,採用全新的圖像,有兩條賽道以及30輛車。Classic版以GT4為藍本,本身沒有任何賽道及車子,玩家必須通過PS3的在線功能下 載。每輛車子的下載費用為50-100日圓(約$0.43-$0.85美元),每條賽道的下載費用為200-500日圓(約$1.71-$4.26美元)。後來SCEI宣佈GTHD停止開發,並且將不會以完整內容發售,改為推出免費下載,包含GT5部分內容的concept版,公開下載的日期為2006年12月24日。

Gran Turismo 5 Prologue

在2007年的E3展覽中首度發表的GT5P將於10月公開下載或者以藍光光碟形式推出,內容方面,包括最多有16輛車子在同一條賽道上,新增車廂錶板視點,增強AI的性能等,不過,基於車廠的協議,車身損毀依然不會存在。並會同步推出中文版。

Gran Turismo 5

山內一典在GT4的開發完成後,就宣佈將會開發對應PS3的全新GT遊戲命名為Gran Turismo 5。GT5正在開發中,憑著PS3的次世代畫面機能,該系列將會達致一條賽道有十多輛車子及更多維修人員等要素,預料將於2009年發售。

數碼影院系統Digital Theater Systems(DTS解說)

DTS(亦稱數碼影院系統Digital Theater Systems

DTS Inc.(NASDAQ:DTSI)開發,為多聲道音頻格式中的一種,廣泛應用於DVD音效上。其最普遍的格式為5.1聲道。與杜比數碼為主要競爭對手。 要實現DTS音效輸出,需在硬體上及軟體上符合DTS的規格,多數會在產品上標示DTS的商標。


Digital Theater System
File:DTS logo.png
{{{company_image}}}
上市公司NASDAQDTSI
市場資料
{{{market_information}}}
簡稱
{{{abbreviated_name}}}
成立時間
1993
總部地點
美國 美國加州 Agoura Hills
郵政編號
{{{zip_code}}}
服務範圍
{{{area_served}}}
電話號碼
{{{telephone_no}}}
重要人物
口號
We Bring Entertainment Alive!
音訊 壓縮
{{{services}}}
資本額
{{{capital}}}
{{{operating_income}}}
淨利
{{{net_income}}}
市值
市盈率
{{{P/E ratio}}}
每股盈利
{{{earnings_per_share}}}
每股資產淨值
結算期
{{{accounting_period}}}
{{{parent}}}
主要股東
{{{major_shareholder}}}
主要部門
{{{divisions}}}
{{{subsid}}}
http://www.dts.com/


DTS Digital Sound/Digital Surround

為現時戲院、DVD等的數碼音效格式,多達5.1聲道,取樣率高達48kHz,每取樣位元為16 bit,位元率高達1536 kbps,以前部份的LaserDisc含此格式聲軌。

戲院上,DTS音軌會儲存在兩至三片CD-ROM上,放映底片上印有DTS時間碼(Timecode),當放映時會由時間碼閱讀器(Timecode reader)讀取,與控制電腦作同步;而控制電腦會讀取光碟中的DTS檔案及解碼,再輸出至功率放大器擴大聲音至揚聲器。



相關格式

除了標準DTS 5.1編碼外,DTS亦開發出數種不同技術,在其應用範圍內和杜比實驗室競爭。主要的技術如下:


DTS 70 mm

此技術應用在70 mm底片放映的DTS播放方式。含有DTS時間碼的70 mm拷貝沒有六聲道磁帶聲軌,所以在數碼訊號錯誤時是沒有後備模擬音訊的。通常戲院會安裝兩部時間碼閱讀器以確保播放順利。

隨著70 mm戲院的沒落,DTS 70 mm已成為影片修復及重映所用的格式。杜比數碼從未涉足70 mm的技術。


DTS-ES

DTS Extended Surround,是DTS在Digital Sound/Digital Surround基礎上的6.1聲道版,分Matrix(以矩陣方式由5.1模擬至6.1)及Discrete(原生6.1聲道壓縮)兩種。應用在戲院及 DVD等。此格式的對手為杜比數碼EX


DTS NEO:6

應用於擴音機上的模擬多聲道技術,與杜比ProLogic IIx技術有相同原理。


DTS 96/24

DTS在Digital Sound/Digital Surround基礎上的高取樣、細緻版,取樣率高達96kHz,每取樣位元升至24 bit。應用在DVD。


DTS-HD Master Audio

Blu-ray DiscHD-DVD新一代藍光媒體下發表的音效格式。以無損耗方式壓縮高達8聲道、96kHz/24bit的LPCM聲音資訊。


DTS-HD High Resolution Audio

與Master Audio一起發表,但卻以有損耗式壓縮。


DTS Connect

DTS Connect是兩個電腦用音訊技術的總括名稱,把電腦音訊轉換成DTS音訊,經S/PDIF接線輸出至相容解碼器材。這兩個技術名為DTS Interactive及DTS Neo:PC。

  • DTS Interactive:是一個DTS實時編碼器,把電腦音訊轉換成1536 kb/s DTS音訊流輸出。
  • DTS Neo:PC:是一種基於DTS Neo:6的模擬多聲道技術,把雙聲道音訊如MP3、WMA、CD音訊或遊戲,模擬成7.1聲道音訊,以DTS音訊流經S/PDIF接線輸出至解碼器材。

DTS Surround Sensation

前稱DTS Virtual,容許以耳機模擬5.1音效。競爭對手為「杜比耳機」。


[影音]真空管 技術解構

真空管(Vacuum tube)是一種電子元件(或作:電子零件)。因為參與工作的電極被封裝在一個真空的(主流是玻璃)容器內,所以被稱為真空管。在中國大陸,真空管則會被稱為電子管。在香港和中國廣東地區,真空管有時又會被稱作「膽」。

* 在二十世紀中期前,因半導體(如:晶体管)尚未普及(見右圖),基本上當時所有的電子器材均使用真空管,形成了當時對真空管的需求。所以當時有各式各樣的真空管面世。它們不單止功能不同,連外觀也很不同。不過,我們也可以把它的功能歸納為在電路中控制電子的流動。
* 可是,在半導體技術的發展譜及和平民化下,真空管因成本高、不耐用、體積大、效能低等原因,最後被半導體取代了。但是,我們還可以在音響,電視機與電腦的顯示器(陰極射線管),還有微波爐及太空衛星的高頻發射機看見真空管的身影。另外,像是阳极射线管,X射线管等等則是屬於特殊的真空管。


歷史

真空管的歷史需要從愛迪生講起。1880年,他有天好奇地在燈泡中多放了一個電極,且灑了點箔片,結果發現了奇特的現象:第三極通正電時,箔片毫無反應;但通負電時,箔片隨即翻騰漂浮。當時愛迪生不知道此現象的起由,但由於他不經意的發現,這個現象後來被稱為愛迪生效應。一直到1901年,理察森 (Owen Willans Richardson)才提出定律,說明電子的激發態引起箔片漂浮,後更以此拿到1928年的諾貝爾物理獎。接著佛萊明(John Ambrose Fleming)在1904年發展出二極管,德佛瑞斯特(Lee De Forest)更在1907年作出第一個三極管。

結構和功能

其實,真空管的類型有很多。現就以現代較常用的三極管和五極管來講解真空管之結構。 為了能讓大家能更仔細了解真空管的細微結構,本頁之部份圖片運用了顯微鏡把真空管之結構放大。

真空管之主要結構
真空管之主要結構


真空管之底座結構
  1. 真空管具有發射電子阴极(K)(旁熱式是由燈絲(F)加熱,直熱式則燈絲就是陰極)和工作時通常加上高压的阳极(P)。
  2. 燈絲(F)是一種極細的金屬絲,而電流通過其中,使金屬絲產生光和熱,而去激發陰極來放射電子。
  3. 柵極(G)它一定置於陰極與屏極之間。柵極加電壓是抑制電子通過柵極的量,所以能够在阴极和阳极之间对电流起到控制作用。
  4. 除氣劑

真空管中設有一物件,稱為除氣劑。一般由鋇、鋁、鎂等活潑金屬合金製成。在抽出管中空氣後,將管中各元件及除氣劑加熱至紅熱,這樣就可以吸收管內電極所含之氣體,


除氣劑


利用一圍繞管子之高頻電磁場而使除氣劑迅速升華,除氣劑就吸收管子中的氣體。在反應過後,玻璃管內壁積存銀色的除氣劑披覆層。 若把一枝真管體的玻璃管打破或一枝真空管漏氣時,玻璃管內壁積存銀色的除氣劑便會退色, 同時也表示該真空管不能被使用。
玻璃管內壁積存銀色的除氣劑退色
玻璃管內壁除氣劑退色之過程



基本運作原理

其實,多極的真空管(如:三、四、五...極管)是由二極管演變出來,它們也是分享著共同的基本結構和原理。所以,本文也是先介紹二極管

  • 以下為真空二極管之入門簡介

File:真空二極管之原理.jpg

  • 以下為真空三極管之入門簡介

File:真空三極管之原理.jpg


真空管內需要被抽真空之原因

電子在於其放射過程中,因會與空氣中之組成分子相撞而產生阻力,因此電子經由如空氣之類的介質來移動的話,將會比在真空狀態來的困難,所以若想輕鬆 的達成電子放射之移動過程,需將產生電子放射及電子收集之各項元件,也就是燈絲、陰極、柵極、屏極等封裝於玻璃管內,且將其內部成為真空狀態,才能使電子 之放射動作達成最高效率,而此玻璃管也就是所謂的真空管。[3]若然真空度不足,更會發出藍光和嚴重影響真空管之工作表現。 發出藍光的原因是被陰極射出的電子擊打管中的空氣,令空氣的原子被激發至激態。



真空管可被分為2大類別,分別是直熱式和旁熱式。

  • 直熱式真空管是較早誕生的。它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陰極容易受到燈絲的溫度而改變特性。當燈絲電壓變動時,或以交流電供應燈絲時,陰極呈現在不穩定的狀態下。[4]
  • 旁熱式真空管作工相對較穩定。由於金屬套筒的體積與儲熱量遠遠大於傳統的燈絲,因此即使燈絲暫時的溫度變動,甚至暫時幾秒鐘的停止加熱,金屬板的溫度變化改變有限,這也就是為什麼某些擴大機關機之後,它還能唱十多秒的主要原因,

是因為電源供應部分有大容量電容器內部餘電未放完。 [5]

可用內部結構分類

  • 真空管可被分為真空二极管,三极管,四极管,四极管束射管,五极管....複合管等很多種類別。

File:Pentode.PNG

  • 此為五極管之符號

File:Indicatorbuis.png

  • 此為其中一種複合管之符號


可用容器結構分類

不同外型的玻璃真空管

  • 不同外型的玻璃真空管

鐵殼軍規真空管

  • 容器可作為分類的條件。容器通常是由玻璃製。也有是鐵殼製的。圖為鐵殼軍規真空管 6Ж4。


具代表性之真空管

筆者自行焊製的真空管放大器(音響)
  • 整流用二極管:12F,81,35W4,25M-K15,5MK9
  • 整流用双二極管:80,5Z3,5AR4,5U4,6X4,5Y3,83,82
  • 検波用二極管:6AL5,EAA91,6H6
  • 調諧指示管:6E5,EM80
  • 電圧放大用三極管:6C4
  • 電圧放大用双三極管:12AX7,12AU7,12AT7,12BH7A,6DJ8,6SN7
  • 功率放大用三極管:45,WE300B,2A3,211,845,8045G
  • 功率放大用双三極管:6336A,6080
  • 功率放大用集射四極管:UY-807,KT88,6L6,6V6
  • 電圧放大用五極管:6AU6,6BA6,6BD6,6267,6SJ7
  • 功率放大用五極管:6F6,6CA7,6BQ5,6550,6AR5,42,30A5,50C5
  • 變頻用七極管:6SA7,6BE6
  • 發射用三極管:3-500Z,3-1000Z
  • 發射用四極管:4CX250B
  • 發射用五極管:6146B,S2001A